KaiyunKaiyun全球多国禁止含塑料微珠的化妆品,中国亦于2019年起逐步禁止生产和销售此类产品,并进一步限制其在化妆品范围内的使用。欧盟2023年通过法案,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全面禁止化妆品中的塑料微珠使用。
我们每周都会“吞”下一整张银行卡(当然是被动的),罪魁祸首就是无处不在的微塑料(microplastics),随空气、食物和水一起进入人体内,每周加在一起约等于5g。化妆品中所含的塑料微珠(plastic microbeads)也是环境中微塑料的来源之一。
对于塑料微珠,通常规定尺寸上限为5mm,且具有固体塑料颗粒属性。目前,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明令禁止生产和销售含有塑料微珠的化妆品(这里主要指含塑料微珠的淋洗类化妆品及牙膏)。中国国家发改委于2019年修订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规定: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用品到2020年12月31日禁止生产,到2022年12月31日禁止销售。2020年发改委又发布“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
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定义为“起到磨砂、去角质、清洁等作用,有意添加粒径小于5毫米的固体塑料颗粒的淋洗类化妆品(如沐浴剂、洁面乳、磨砂膏、洗发水等)和牙膏、牙粉。”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限制微塑料本身及其相关产品在其范围内的投放,欧盟于2023年9月25日通过欧盟微塑料限制案(Commission Regulation (EU) 2023/2055),其中规定欧洲市场全品类化妆品中将逐步禁止塑料微珠的使用(为不同类别产品设置6-12年的不同过渡期)。
如果按照产品分类看,除了牙膏、牙粉等,常见曾添加塑料微珠的包括洁面乳、磨砂膏、洗发水、沐浴露等淋洗类(rinse-off)化妆品,一般起磨砂、去角质、清洁等作用,其颗粒通常肉眼可见。在驻留类(leave-on)化妆品如护肤霜、防晒霜,以及眼影、指甲油、口红等彩妆产品中,塑料微珠也多有应用,一般起填充、乳化、增稠、皮肤调理、吸附等作用,多数无明显肉眼可见的颗粒形状。
不能仅通过成分名称就判断是否属于塑料微珠(特别是对于聚合物),还需要明确其在终产品中的物理状态。比如:口红生产工艺中,原料于 90°C 以上混合熔化,获得所有成分的均匀混合物,此时成分中的聚乙烯就不属于塑料微珠。
本文由:Kaiyun中国,Kaiyun平台官网,Kaiyun官方入口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