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批标注为“艺术品”的货物,悄无声息地从泰国和墨西哥流入美国,令人震惊的是,这些货物中竟藏有高达3834吨的中国稀土锑,这个数量甚至超过了过去三年间中国卖给美国的总量。
在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控的背景下,这批货物究竟是如何悄悄绕过监管进入美国的?而美国为何不直接从中国进口,而要费尽心机通过第三国高价购入呢?
根据海关与航运记录显示,自去年中国禁止对美国出口锑以来,仅去年12月至今年4月这几个月时间,经由泰国、墨西哥等第三国转运到美国的锑数量便达到惊人的3834吨,几乎是过去三年进口总量的总和。
锑不仅是一种关键的稀土金属,更是军工、能源存储、半导体等战略性产业的核心原料。它广泛应用于防弹合金、制导系统以及电池的阻燃层制造,甚至直接影响着F-35战机和各类导弹的性能表现。
因此,锑不仅仅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符号,更是美国维持全球军事优势的重要“隐形基石”。
面对中国的禁令,美国开始设法从其他渠道获取锑。泰国和墨西哥从中国大量进口锑后,进行简单的粗加工,并重新贴上产地标签,变成两国制造的“艺术品”或其他商品,继而出口到美国。
只要美国能持续通过这种方式进口,部分矿产的运输量甚至可以达到中国管控出口前的水平。
然而,这并非长久之计。泰国和墨西哥之所以甘冒巨大风险走私锑,主要是因为中间的利润极为丰厚,几乎可以称为暴利。尽管美国的军工企业有实力不计成本地购买,但其他行业则难以承受如此高价。
更何况,中国对稀土出口的管控和监管日益严密,一旦发现类似走私行为,中方必将采取强硬措施。
果不其然,我国商务部在5月份公开表示,一些不知名的海外实体与国内不法分子勾结,借助国际稀土价格飙升的契机,公然违背国家禁令,非法向外提供稀土资源。
随后,我国还出台了新修订的《矿产资源法》,加大对矿产走私的处罚力度。目前,每一笔对外出口订单都面临更加严格的审查和监管。
此外,我国也严正警告泰国和墨西哥政府,敦促其不要违反中国的稀土出口禁令,为美国提供便利。
当然,仅仅依靠警告效果有限,关键是要从根本上遏制走私行为,严密防范,完善法律法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控,美国为何如此焦虑?原因简单明了——美国自身的矿产资源极为有限。美国本土锑矿储量稀少,开采成本高昂,加工能力几乎为零。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稀土比例仍高达74%。若中国彻底封锁出口,美军的许多关键项目将面临严重“断粮”,绿色能源战略也将被迫中断。
很多人以为中国在稀土领域占优势,主要是因为“矿多”,但线年时,中国虽然矿藏丰富,但并非垄断者。中国真正领先世界的是在稀土的精炼、分离和加工技术上。
就像芯片生产不是简单地挖掘沙子能解决的,稀土产业也不是开矿就能掌控的。美国即使重启所有稀土矿山,也必须面对技术落后、污染治理成本高和产业链断裂等重重难题。
显然,特朗普团队已经看清这一点,因此在之前的中美谈判中,美国试图通过让步换取中国增加稀土出口。
尽管中国根据相关规定对部分美国企业开放了限时稀土出口许可,但这对美国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他们想要的是将出口水平恢复到4月之前的规模。
眼见谈判无果,特朗普近期接连对华施压,发布三道禁令,试图逼迫中国加大稀土出口。
7月8日,美国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穆莱纳尔向达特茅斯学院、圣母大学等七所高校发信,要求它们重新评估与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合作关系,暗示招收中国留学生可能助力中国军工和高科技发展。这些学校随后决定终止合作。
一天后,美国财政部宣布对中国18家公司实施制裁,理由是它们涉嫌与伊朗在能源、石化和运输领域存在商业往来,明显是刻意扣帽子。
与此同时,美国农业部长罗林斯启动了“国家农场安全行动计划”,禁止中国公民购买美国农田,甚至研究如何收回已售出的农地,显然是借“国家安全”之名对中国再次施压。
这三道禁令的发布,无疑使中美关系刚刚缓和的局面又添变数。特朗普此举实属“病急乱投医”,对华强硬无法逼迫中国放宽稀土出口,中方早已洞察美国的真实意图。
与其一面谈合作一面施压,美国还不如少耍些花招,多拿出些诚意,才是两国关系改善的正途。
本文由:Kaiyun中国,Kaiyun平台官网,Kaiyun官方入口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