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装置产出浓度为98%的工业硫酸,项目终端车间顺利产出纺丝产品,质量达到国标双A标准。
其中,项目核心装置工艺是三宁公司历时十年自主研发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可将己内酰胺生产成本再降低1000元/吨;双氧水装置和硫酸装置有望成为细分行业第一个无人操作的黑灯工厂。
据了解,该项目三宁化工的第二个百亿项目,总投资145亿元,占地1588亩,于2022年6月正式开工,全部达产后可年产40万吨己内酰胺及聚酰胺切片、20万吨聚酰胺差别化新材料纺丝、20万吨尼龙66,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87亿元。
40万吨/年己内酰胺项目:含100万吨/年硫酸装置、56万吨/年双氧水(50%)装置(其中一期:40万吨/年,二期:16万吨/年)、40万吨/年己内酰胺配套硫铵装置以及2套20万吨/年硫铵挤压造粒;
20万吨/年聚酰胺差别化新材料纺丝项目:含40万吨/年聚合装置(一期规模:33.3万吨/年)、20万吨/年尼龙6纺丝(一期规模:6万吨/年);
20万吨/年尼龙66项目:含48万吨/年环己醇装置(二期:32万吨/年)、46.5万吨/年环己酮装置(二期:13.5万吨/年)以及24万吨/年己二酸、10万吨/年己二腈、10万吨/年己二胺、20万吨/年尼龙66等装置。
除了苯和硫磺需要外购以外,其他(原材料)均是通过管道运输,企业生产的硫酸铵(副产物)还可以作为复合肥的原料。所有的原材料通过管道运输,大大降低了运输和生产成本。
项目正式投产,意味着三宁利用自产的氨、氢气、硫酸等上游原材料资源,形成了一条从己内酰胺到尼龙6和尼龙66的完整循环经济产业链,成功步入“化纤”纺织新赛道。
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系枝江县化肥厂,始建于1969年,2007年由山西晋煤集团相对控股。酰胺及尼龙新材料项目是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由传统化工向化工新材料转型、60万吨乙二醇竣工试生产之后又一个百亿级项目。
三宁合成氨原料结构调整及联产6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以三宁公司尿素厂和田田公司的合成氨产能52万吨/年为依据,项目总投资100亿元,新建以神华优质煤为原料,生产40万吨/年乙二醇、52万吨/年合成氨;以硫磺为原料,生产80万吨/年工业级硫酸。
据悉,中国PA66产能在2024年5月终于突破100万吨规模。下游应用方面,以2023年的数据为例,工程塑料是尼龙66用量最大的下游应用形态,占整个尼龙66下游需求57%。尼龙66纤维包括工业丝和民用丝,其中工业丝应用占比为29%,民用丝为10%,此外还包括少量的短纤和薄膜。
海外的主要生产商有英威达、巴斯夫、奥升德、杜邦、兰蒂奇、旭化成等。其中英威达公司生产规模最大,产能占全球尼龙66聚合物30%以上。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7月,目前国内在建/规划PA66项目达到823.5万吨/年。其中包括新和成、中国化学天辰齐翔、英威达、华峰集团、神马股份、恒力石化等,预计2025年国内产能将达到200-250万吨/年左右。
烟台华润携手国际领先的英威达技术,匠心打造PA66系列产品,以其卓越的品质、稳定的性能及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在行业内脱颖而出。
从原料到成品,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严格把控。首次开机即成功出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对品质的自信。
扫码添加小叶微信号可申请3kg免费试料(仅限江苏、安徽及以北地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Kaiyun中国官方入口
本文由:Kaiyun中国,Kaiyun平台官网,Kaiyun官方入口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