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分子产业年会,拥抱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无人机、机器人、5G/6G通信、人工智能和AI的新材料新机遇。
【DT新材料】获悉,近日,又有多个世界化工新材料巨头发布相关业务调整决定。
此前报道,今年1月,宇部宣布对日本、泰国和西班牙基地进行调整,主要原因是这些产品盈利能力下降,温室气体(GHG)排放高,加上其他国家企业供过于求。
其中,日本基地,从2028年3月停止氨和相关产品生产,己内酰胺(剩余的关键生产线)和尼龙聚合物的生产将在2027年3月停止,包括原料环己酮。泰国基地,到2027年3月,宇部兴产(亚洲)(UCHA)将停止环己酮、Kaiyun己内酰胺和硫酸铵的生产,同时关闭两条尼龙聚合物生产线中一条,宇部精细化工(亚洲)(UFA)将停止生产1,6-己二醇和1,5-戊二醇或环己酮的副产品。
但现在,由于营商环境依然低迷,与相关利益攸关方进行了协调有可能提前实施结构性改革。因此,该公司决定提前一年,于2026年3月实施缩编和退出。
目前,宇部兴产正积极投资扩大特殊化学品事业,包括聚酰亚胺,分离膜,陶瓷,半导体气体,分离器,复合材料,C1化学品,高性能涂料,药品,酚醛树脂;同时缩小、退出或调整基础事业,包括尼龙聚合物,己内酰胺,硫酸铵,工业化学品,弹性体,聚乙烯薄膜,加工树脂等。
今年4月,公司完成对德国朗盛聚氨酯系统业务的收购,交易额约为5亿欧元。不过该业务在第一季度表现并不理想,销售额同比下降17.4%至32亿日元,并产生了4亿日元的营业亏损。
2025年第一季度(4-6月),宇部兴产销售额为1005亿日元(约6.82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154亿日元下降了12.9%。同时,营业利润为62亿日元,同比也下降了10.8%。
近日,据知情人士援引报道,埃克森美孚正考虑出售其位于英国与比利时的欧洲化工厂,此举源于美国关税政策冲击全球贸易、亚洲低价进口竞争加剧,以及欧洲化学工业仍受2022年能源危机余波影响等多重压力。
报道称,该交易金额或达10亿美元,具体资产涉及苏格兰法夫镇的乙烯工厂及比利时多处生产基地。除出售外,公司也曾讨论过直接关闭这些工厂的方案,但目前交易能否达成尚无定数,埃克森美孚仍保留保留资产的选择权。
同样类似的原因,2024年,埃克森美孚就决定永久关闭其位于法国Gravenchon的化工厂,涉及聚乙烯、聚丙烯和粘合剂装置,以及物流业务,导致了677个工作岗位的流失,实际裁员计划于2025年开始。
尽管埃克森美孚对于上述出售官方回应表示“不对传言或猜测置评”,但对于该类信息已经很常见了,毕竟已经有包括巴斯夫、英力士、陶氏、利安德巴塞尔、沙特基础工业.......等很多很多化工巨头收缩欧洲业务。
2025年上半年,埃克森美孚营收1646.4亿美元,同比下跌6.5%;净利润147.95亿美元,同比降幅15%。包括沙特阿美、埃克森美孚、壳牌、道达尔能源、雪佛龙、bp在内的全球六大石油巨头全部出现不同程度下跌,其中雪佛龙净利暴跌 32%,降幅最大。
8月26日,据韩国经济日报,SK集团正加速重组以获取新资金,其旗下公司SKI( SK Innovation)正计划以捆绑交易的方式出售其海外业务,主要包括2017年,以3.7亿美元收购的陶氏乙烯丙烯酸(EAA)和聚偏二氯乙烯(PVDC)业务以及在2020年,以3.17亿美元收购的阿科玛功能性聚烯烃业务。
出售的原因主要是疫情后供应过剩、中国竞争加剧及整合难题走向下坡路,以及行业持续低迷和电动汽车需求不及预期下,公司加速重组的重要举措。
资料显示,SK集团是韩国最大的综合能源化工企业之一,也是韩国第二大企业集团,以能源化工、信息通讯半导体、营销服务为三大主力产业。旗下有多个知名子公司,包括已与SK E&S合并的SK创新(最初从事炼油业务,现已扩展到石油化工、润滑油、电池制造等领域)、SK Geo Centric(高性能聚合物和环保材料,如生物降解塑料PBAT,塑料化学回收等)、SK海力士(全球存储芯片巨头)等。
据悉,陶氏化学还曾以24亿美元将部分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基础设施资产40%的股权出售给了麦格理旗下的基金,主要包括电力、蒸汽生产设施和管道等非产品生产性资产。
通过出售这些基础设施资产,陶氏不仅可以获得可观的现金流,还能减轻运营和维护的负担,将更多资源投入到研发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等核心领域。
就在6月2日,陶氏还宣布,将其在合资企业DowAksa 公司中持有的50%股权出售给合资伙伴土耳其Aksa公司。以及7月7日,陶氏宣布公司董事会已批准关闭三个欧洲上游资产,以应对该地区面临的结构性挑战并优化盈利能力。
2025年第二季度,陶氏化学净销售额101亿美元,同比下降7%,GAAP净利润亏损8.01亿美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由:Kaiyun中国,Kaiyun平台官网,Kaiyun官方入口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