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原油持续偏弱,中国化工行业盈利格局呈现出剧烈分化。制冷剂品类凭借超60%的毛利率强势领跑,稳居行业“盈利榜首”,成为上半年最突出的利润增长点;资源属性强、技术壁垒高的特种化学品与部分基础原料亦表现稳健;然而产能过剩、需求疲软或遭遇替代冲击的领域则深陷盈利泥潭,异丁醛、硫酸等产品毛利率大幅下滑Kaiyun入口网址甚至出现亏损。
2025年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整体表现弱于2024年同期,为下游化工行业减轻了一定的成本压力。但这份源于原油价格弱势的“成本缓冲”并未惠及所有板块,行业内部不同品类的盈利差距反而愈发凸显。
从主要监测的157种化工品来看,上半年盈利的品种占比46%左右。其中毛利率>5%的不足三分之一,毛利率在±5%之间的达44%。制冷剂(R32、R22、R134a、R125)以绝对优势领跑行业,其上半年毛利率均在50%以上,同比2024年增幅普遍超过7个百分点,最高达14个百分点。紧随其后的是具有刚性需求或技术壁垒的细分领域,如三元乙丙橡胶(38.43%)、粘胶长丝(36.34%)、丁二烯(34.57%)、二氯甲烷(32.82%)、溴素(30.76%)、PMMA(29.18%)、纯MDI(28.18%)等,毛利率集中在30%左右。部分中间体如环氧氯丙烷(21.67%,同比上涨25个百分点)、氯乙酸(14.74%,同比上涨18个百分点)因需求快速增长或成本优化实现显著增长。然而,与之相对的则是部分行业盈利能力的下滑与亏损,例如异丁醛毛利率相比2024年下跌14个百分点至20.35%,乙二醇单丁醚下滑11个百分点至10.77%,硫酸上半年毛利率更是陷入亏损(-10.59%),相比2024年下Kaiyun入口网址跌19个百分点。
由R32(毛利率67.35%)、R22(65.55%)、R134a(58.83%)、R125(53.16%)构成的制冷剂阵营,成为2025年上半年化工行业中表现最为突出的细分品类。氟制冷剂作为受政策管控较为明显的行业,2025年HCFCs、HFCs延续配额限定内生产,且行业集中度较高,卖方话语权较强,同时在“以旧换新”等政策支持下,我国家用空调、汽车行业在上半年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对应制冷剂需求有增量,进而影响上半年氟制冷剂多产品处供需紧平衡状态,支撑国内市场制冷剂价格稳中向好。
资源属性较强的溴素上半年毛利率30.76%,较2024年上涨8个百分点。溴素主要从海水或地下卤水中提取,其供应受限于资源禀赋和环保要求变化。作为高效阻燃剂(应用于工程塑料、建材等)和医药农药中间体的关键原料,其不可替代性在安全环保要求趋严的背景下愈发凸显。资源稀缺性与环保高压下的供应约束是支撑其价格上行、毛利率提升的核心逻辑。
另外存在一定技术壁垒的产品毛利润也较为突出。例如高端聚合物,三元乙丙橡胶(EPDM,38.43%,+1.16%)、PMMA(29.18%,+7.78%)、纯MDI(28.18%,+6.22%)。EPDM(原料乙烯、丙烯)在汽车密封、建筑防水等领域的性能不可替代,高端牌号国产化不足赋予头部企业议价权。PMMA(原料MMA)被誉为“塑料女王”,在高端导光板(消费电子)、汽车灯罩、光学器件领域地位稳固,技术壁垒高。MDI(原料苯胺、光气)是高性能聚氨酯(应用于保温材料、鞋底、胶粘剂等)的核心原料,生产工艺复杂、装置投资巨大。三者共同对接汽车、消费电子、新能源、节能建筑等高景气下游,技术壁垒构筑了盈利保障。还有特种纤维,如粘胶长丝(36.34%,+1.38%)。以棉浆粕/木浆为原料,其舒适性、光泽度在高端服饰、家纺领域需求稳定。行业经过洗牌,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通过产品升级和精细化管理巩固了盈利韧性。
原油价格偏弱,为部分以油气为源头的基础原料和中间体减轻了压力。丁二烯(34.57%),主要来自乙烯裂解副产。虽然毛利率同比微降,但34.57%的水平仍处高位。石脑油路线裂解装置在油价下行时成本优势相对乙烷裂解放大,且其作为合成橡胶(顺丁、丁苯等)和尼龙66关键单体的需求相对刚性,支撑了其良好盈利。二氯甲烷(32.82%,+11.69%),原料为甲醇、液氯。除受益于作为溶剂、发泡剂(替代部分淘汰品)的需求外,其盈利上涨与原料甲醇价格因油价走弱而相对低位运行密切相关。甲醇(11.05%,+16.92%),原料主要为煤和天然气。作为重要的基础化合物,其盈利能力的显著改善(毛利率同比大增16.92个百分点)直接受益于煤炭价格的相对偏弱以及油价下行带来的烯烃等下游成本压力缓解,需求相对稳健。
在成本整体减压的背景下,部分产品盈利仍大幅下滑甚至亏损,核心原因在于供给过剩与需求不振的双重挤压。
2025年上半年异丁醛毛利率20.35%,较2024年下跌14个百分点。异丁醛主要用于生产新戊二醇(NPG),而NPG是生产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的关键原料。国内房地产市场持续深度调整,对涂料需求形成长期压制,其增速略有放缓。利润长期分配不均,下游生存压力增加。与此同时,行业新增产能释放导致供应逐渐过剩,供需失衡下价格大幅下跌,毛利率同比2024年大幅下行,成为行业中同比下滑突出的产品之一。
2025年上半年氨纶行业深陷困境,毛利率低至-30.61%,相较2024年下降了6.9个百分点。氨纶主要由聚氨基甲酸酯构成,其生产原料中,聚四氢呋喃(PTMEG)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占成本的70%以上。上半年,这两种原料价格虽有波动,但整体呈下行趋势,可氨纶价格跌幅更大,未能从原料价格变动中受益。氨纶行业长期处于产能过剩状态,新增产能不断释放,而下游需求却因纺织服装行业的疲软以及贸易关税等因素增长乏力。
展望下半年,原油价格预计仍将维持相对弱势格局,这将继续减轻化工品成本压力。不过,盈利能否持续改善甚至出现明显好转,关键在于终端需求的恢复力度与节奏。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的企稳信号、基建投资的拉动效果、消费电子与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势头将进一步拉动终端市场需求复苏。而国际贸易摩擦下的海外需求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同时,政策执行力度(如制冷剂配额核查、环保)和新增产能的投放进度也是重要影响因素。精准把握细分市场情况,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和产业链整合上持续发力,才能在竞争加剧的市场中保持优势。
本文由:Kaiyun中国,Kaiyun平台官网,Kaiyun官方入口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