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再生资源行业中的海外龙头企业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涨价潮,这一动态对全球市场,尤其是国内相关企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波涨价潮中,日本企业的动作尤为引人注目。8月18日,可乐丽宣布对GENESTAR™耐热聚酰胺树脂价格进行调整。在日本境内,该树脂价格上调200日元/公斤;在日本境外,上调幅度为1.50美元/公斤,约合人民币10749元/吨。仅仅过了两天,8月20日,UBE株式会社也发布公告,宣布调整其复合材料业务中尼龙产品的价格。其中,尼龙6价格上调150日元/公斤,约合7255人民币/吨;尼龙66上调200日元/公斤,约合9673人民币/吨;尼龙12上调幅度最大,达到400日元/公斤,约合19346人民币/吨。这些价格调整自2025年10月1日起发货的订单生效。
海外龙头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往往具有不可替代性或较高的转换成本。以高温尼龙为例,这些产品在性能、质量和稳定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国内中游塑料化工企业在短期内难以找到合适的替代品。根据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市场上能够替代海外龙头企业高温尼龙产品的国产材料,在性能上平均只能达到其80%左右的水平。因此,国内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运营,不得不继续采购这些海外产品,这直接导致了采购成本的大幅增加,使国内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
面对海外龙头企业的涨价潮,国内塑料化工企业积极采取应对策略,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顾虑。
为了转嫁成本压力,国内企业采取了适度调整产品价格的策略。然而,下游市场的持续不乐观给企业带来了新的难题。当前,下游市场的回暖速度较慢,市场需求疲软。企业担心如果贸然大幅涨价,会导致订单量减少,进而影响市场占有率。据行业协会统计,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下游市场的需求同比下降了15%左右,企业的订单量也随之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调整产品价格时不得不小心翼翼,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除了成本压力和市场需求问题,市场供需矛盾也是国内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近年来,国内新增了不少扩能装置,导致市场上的产品供应量大幅增加。然而,市场对未来需求的估值却偏低,这使得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企业之间不得不进行价格竞争,让利出货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供需端的抗争异常激烈,市场震荡局势难以改变。
采购原材料也是国内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如果企业采购不到合适的原材料,就必须高价购买海外产品,这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而如果企业采购了过多的原材料,在没有足够订单的情况下,原材料就会积压储存。原材料的积压不仅会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和仓储空间,还会带来安全隐患。此外,下游客户的倒闭破产风险也给企业带来了资金回收的难题。一旦下游客户倒闭破产,企业可能会面临尾款收不回的情况,这将对企业的资金链造成严重的影响。
尽管国内塑料化工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从行业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也存在着一些机遇。
这场由关税政策、地缘政治和环保新规引发的塑料化工行业涨价潮,将带来全球化工供应链的重构。在过去,全球化工供应链主要以海外龙头企业为核心,国内企业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国内企业有机会在全球化工供应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企业需要及时调整战略,适应市场变革,加强与国内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构建更加稳定、高效的供应链体系。
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供应链重构也带来了一些机遇。国内企业可以抓住这一机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通过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国内企业可以逐渐替代部分海外产品,拓展国内市场,降低对海外市场的依赖。此外,国内企业还可以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总之,海外龙头企业的涨价潮给国内塑料化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和市场挑战,但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机遇。国内企业需要积极应对,采取有效的策略,在挑战中寻找机遇,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注:本文综合自网络信息,仅供行业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Kaiyun官网登录
本文由:Kaiyun中国,Kaiyun平台官网,Kaiyun官方入口提供